「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要素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要素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十三大重要标准是什么?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 (GB 17859-1999) (基础类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 25058-2010) (基础类标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 (GB/T 22240-2008) (应用类定级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39-2008) (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1-2006) (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 25070-2010) (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GB/T 28448-2012)(应用类测评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GB/T 28449-2012)(应用类测评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 20269-2006) (应用类管理标准)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 (GB/T 20282-2006) (应用类管理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基础类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 25070-2019)(应用类建设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8448-2019)(应用类测评标准)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十三大重要标准是有严格规定的。
最新等保2.0的标准有如下:
1、《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_T22239-2019
2、《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_T25070-2019
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_T28448-2019
4、《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GB_T28449-2018
5、《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_T22240-2018
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试评估技术指南》GB_T36627-2018
7、《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管理中心技术要求》GB∕T36958-2018
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能力要求和评估规范》GB_T36959-2018
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_T25058-2010
以上供参考,详细文件可参考:
提取码:6pp8
希望能帮助到您。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 (GB 17859-1999) (基础类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 25058-2010) (基础类标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 (GB/T 22240-2008) (应用类定级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39-2008) (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1-2006) (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 25070-2010) (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GB/T 28448-2012)(应用类测评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GB/T 28449-2012)(应用类测评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 20269-2006) (应用类管理标准)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 (GB/T 20282-2006) (应用类管理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基础类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 25070-2019)(应用类建设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8448-2019)(应用类测评标准)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十三大重要标准是有严格规定的。
最新等保2.0的标准有如下: 1、《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_T22239-2019 2、《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_T25070-2019 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_T28448-2019 4、《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GB_T28449-2018 5、《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_T22240-2018 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试评估技术指南》GB_T36627-2018 7、《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管理中心技术要求》GB∕T36958-2018 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能力要求和评估规范》GB_T36959-2018 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_T25058-2010 以上供参考,详细文件可参考: 提取码:6pp8 希望能帮助到您。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十三大重要标准是有严格规定的。
最新等保2.0的标准有如下: 1、《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_T22239-2019 2、《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_T25070-2019 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_T28448-2019 4、《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GB_T28449-2018 5、《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_T22240-2018 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试评估技术指南》GB_T36627-2018 7、《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管理中心技术要求》GB∕T36958-2018 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能力要求和评估规范》GB_T36959-2018 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_T25058-2010 以上供参考,详细文件可参考: 提取码:6pp8 希望能帮助到您。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标准规范等级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网络安全制度、基本国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遵循等级保护相关标准开始安全建设是目前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措施保护的基本要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五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备案办理流程:一步:定级;(定级是等级保护的首要环节)二步:备案;(备案是等级保护的核心)三步:建设整改;(建设整改是等级保护工作落实的关键)四步:等级测评;(等级测评是评价安全保护状况的方法)五步: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保护能力不断提高的保障)证书案例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 (GB 17859-1999) (基础类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 25058-2010) (基础类标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 (GB/T 22240-2008) (应用类定级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39-2008) (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1-2006) (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 25070-2010) (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GB/T 28448-2012)(应用类测评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GB/T 28449-2012)(应用类测评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 20269-2006) (应用类管理标准)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 (GB/T 20282-2006) (应用类管理标准) GB/T 21052-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0-2006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3-2006 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T 20985-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T 20988-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网络安全方案设计与实施-35.信息安全标准与等级保护

等级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网络安全制度、基本国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遵循等级保护相关标准开始安全建设是目前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措施保护的基本要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五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备案办理流程:一步:定级;(定级是等级保护的首要环节)二步:备案;(备案是等级保护的核心)三步:建设整改;(建设整改是等级保护工作落实的关键)四步:等级测评;(等级测评是评价安全保护状况的方法)五步: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保护能力不断提高的保障)证书案例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 (GB 17859-1999) (基础类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 25058-2010) (基础类标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 (GB/T 22240-2008) (应用类定级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39-2008) (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1-2006) (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 25070-2010) (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GB/T 28448-2012)(应用类测评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GB/T 28449-2012)(应用类测评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 20269-2006) (应用类管理标准)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 (GB/T 20282-2006) (应用类管理标准) GB/T 21052-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0-2006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3-2006 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T 20985-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T 20988-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网络安全方案设计与实施-35.信息安全标准与等级保护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 (GB 17859-1999) (基础类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 25058-2010) (基础类标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 (GB/T 22240-2008) (应用类定级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39-2008) (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1-2006) (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 25070-2010) (应用类建设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GB/T 28448-2012)(应用类测评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GB/T 28449-2012)(应用类测评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 20269-2006) (应用类管理标准)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 (GB/T 20282-2006) (应用类管理标准) GB/T 21052-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0-2006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3-2006 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T 20985-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T 20988-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网络安全方案设计与实施-35.信息安全标准与等级保护

等保保护分为几级?企业如何定级?等保测评分为五个级别,从一到五级别逐渐升高。等级越高,说明信息系统重要性越高。一般企业项目多为等保二级、三级。对网络安全有特定高要求的军工、电力、金融等单位应符合等保三级或等保四级;等保一级和等保五级(涉密)由于安全性太低或太高,单位或组织少有涉及。 等保2.0时代,等保测评中的定级对象级别必须经过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审核。定级流程为:确定定级对象→初步确定等级→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公安机关备案审查(最终确定等级)。 建议运营使用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应当选择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测评机构,比如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推荐测评机构-时代新威(推荐理由:1、一站式等级保护服务专家,省时省心2、做过大量各行业等保测评案例。3、从事网络安全18年),依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等技术标准,定期对等级保护对象开展等级测评。第三级定级对象应当每年进行一次等级测评工作,第四级定级对象应当每半年进行一次等级测评工作,第五级定级对象应当依据特殊安全需求进行等级测评。
等保2.0标准不再自主定级,而是通过“确定定级对象->初步确定等级->专家评审->主管部门审核->公安机关备案审查->最终确定等级”这种线性的定级流程,系统定级必须经过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审核,才能到公安机关备案,整体顶级更加严格。 根据等保相关管理文件,等保对象的安全防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a)第一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b)第二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c)三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d)第四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e)第五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等保护测试分数分为五个级别,并从一个级别逐渐增加到五个级别。 级别越高,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就越高。 一般企业项目多为二、三类保障。 军队、电力、金融等对网络安全有特定高要求的单位,应当达到同等保护的三级或四级; 由于1级和5级(秘密相关)的安全性低或高,很少有单位或组织参与。在ISO 2.0时代,ISO评价中的分级对象等级必须经过专家评审,主管部门评审。 分级流程为:确定分级对象→初步确定等级→主管部门审查→专家审查→公安机关备案审查(最终确定等级)。拓展资料:第一级,自主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一般适用于小型私营、个体企业、中小学,乡镇所属信息系统、县级单位中一般的信息系统。第二级,指导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一般适用于县级其些单位中的重要信息系统;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一般的信息系统。例如非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等。第三级,监督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一般适用于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重要的信息系统,例如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跨省或全国联网运行的用于生产、调度、管理、指挥、作业、控制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以及这类系统在省、地市的分支系统;中央各部委、省(区、市)门户网站和重要网站;跨省连接的网络系统等。第四级,强制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一般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重要部门中的特别重要系统以及核心系统。例如电力、电信、广电、铁路、民航、银行、税务等重要、部门的生产、调度、指挥等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核心系统。第五级,专控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一般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重要部门中的极端重要系统。
等级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网络安全制度、基本国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遵循等级保护相关标准开始安全建设是目前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措施保护的基本要求。 等保2.0中等级测评结论:a)符合:定级对象中未发现安全问题,等级测评结果中所有测评项的单项测评结果中部分符合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全为0,综合得分为100分。b)基本符合:定级对象中存在安全问题,部分符合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不全为0,但存在的安全问题不会导致定级对象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且综合得分不低于阈值。c)不符合:定级对象中存在安全问题,部分符合项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不全为0,而且存在的安全问题会导致定级对象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或者综合得分低于阈值。办理等级保护针对企业的作用有:1、通过等级保护工作发现单位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足,进行安全整改之后,提高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降低系统被各种攻击的风险,维护单位良好的形象。2、等级保护是我国关于信息安全的基本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制度要求单位开展等级保护工作。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3、落实个人及单位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合理规避风险。企业最好完成等保测评和备案。去年100款APP被强制下架已经给企业敲响了警钟,而今年,违规的APP也一直在被相关单位下架整改中。如果还抱着不做等保的态度的话怕是不行了。因为相关处罚制度已经明确责任。怎么去做,下面分5个阶段说明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问题】: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分为几个级别?最高级别什么? 【回答】: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个级别,最高级别为第五级。其每个级别具体划分如下: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问题】: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回答】:《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坚持自主定级、自主保护的原则。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当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

等保测评分为五个级别,从一到五级别逐渐升高。等级越高,说明信息系统重要性越高。一般企业项目多为等保二级、三级。对网络安全有特定高要求的军工、电力、金融等单位应符合等保三级或等保四级;等保一级和等保五级(涉密)由于安全性太低或太高,单位或组织少有涉及。 等保2.0时代,等保测评中的定级对象级别必须经过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审核。定级流程为:确定定级对象→初步确定等级→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公安机关备案审查(最终确定等级)。 建议运营使用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应当选择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测评机构,比如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推荐测评机构-时代新威(推荐理由:1、一站式等级保护服务专家,省时省心2、做过大量各行业等保测评案例。3、从事网络安全18年),依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等技术标准,定期对等级保护对象开展等级测评。第三级定级对象应当每年进行一次等级测评工作,第四级定级对象应当每半年进行一次等级测评工作,第五级定级对象应当依据特殊安全需求进行等级测评。
等保2.0标准不再自主定级,而是通过“确定定级对象->初步确定等级->专家评审->主管部门审核->公安机关备案审查->最终确定等级”这种线性的定级流程,系统定级必须经过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审核,才能到公安机关备案,整体顶级更加严格。 根据等保相关管理文件,等保对象的安全防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a)第一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b)第二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c)三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d)第四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e)第五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等保护测试分数分为五个级别,并从一个级别逐渐增加到五个级别。 级别越高,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就越高。 一般企业项目多为二、三类保障。 军队、电力、金融等对网络安全有特定高要求的单位,应当达到同等保护的三级或四级; 由于1级和5级(秘密相关)的安全性低或高,很少有单位或组织参与。在ISO 2.0时代,ISO评价中的分级对象等级必须经过专家评审,主管部门评审。 分级流程为:确定分级对象→初步确定等级→主管部门审查→专家审查→公安机关备案审查(最终确定等级)。拓展资料:第一级,自主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一般适用于小型私营、个体企业、中小学,乡镇所属信息系统、县级单位中一般的信息系统。第二级,指导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一般适用于县级其些单位中的重要信息系统;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一般的信息系统。例如非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等。第三级,监督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一般适用于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重要的信息系统,例如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跨省或全国联网运行的用于生产、调度、管理、指挥、作业、控制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以及这类系统在省、地市的分支系统;中央各部委、省(区、市)门户网站和重要网站;跨省连接的网络系统等。第四级,强制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一般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重要部门中的特别重要系统以及核心系统。例如电力、电信、广电、铁路、民航、银行、税务等重要、部门的生产、调度、指挥等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核心系统。第五级,专控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一般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重要部门中的极端重要系统。
等级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网络安全制度、基本国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遵循等级保护相关标准开始安全建设是目前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措施保护的基本要求。 等保2.0中等级测评结论:a)符合:定级对象中未发现安全问题,等级测评结果中所有测评项的单项测评结果中部分符合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全为0,综合得分为100分。b)基本符合:定级对象中存在安全问题,部分符合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不全为0,但存在的安全问题不会导致定级对象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且综合得分不低于阈值。c)不符合:定级对象中存在安全问题,部分符合项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不全为0,而且存在的安全问题会导致定级对象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或者综合得分低于阈值。办理等级保护针对企业的作用有:1、通过等级保护工作发现单位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足,进行安全整改之后,提高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降低系统被各种攻击的风险,维护单位良好的形象。2、等级保护是我国关于信息安全的基本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制度要求单位开展等级保护工作。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3、落实个人及单位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合理规避风险。企业最好完成等保测评和备案。去年100款APP被强制下架已经给企业敲响了警钟,而今年,违规的APP也一直在被相关单位下架整改中。如果还抱着不做等保的态度的话怕是不行了。因为相关处罚制度已经明确责任。怎么去做,下面分5个阶段说明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问题】: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分为几个级别?最高级别什么? 【回答】: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个级别,最高级别为第五级。其每个级别具体划分如下: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问题】: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回答】:《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坚持自主定级、自主保护的原则。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当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
等保2.0标准不再自主定级,而是通过“确定定级对象->初步确定等级->专家评审->主管部门审核->公安机关备案审查->最终确定等级”这种线性的定级流程,系统定级必须经过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审核,才能到公安机关备案,整体顶级更加严格。 根据等保相关管理文件,等保对象的安全防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a)第一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b)第二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c)三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d)第四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e)第五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等保护测试分数分为五个级别,并从一个级别逐渐增加到五个级别。 级别越高,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就越高。 一般企业项目多为二、三类保障。 军队、电力、金融等对网络安全有特定高要求的单位,应当达到同等保护的三级或四级; 由于1级和5级(秘密相关)的安全性低或高,很少有单位或组织参与。在ISO 2.0时代,ISO评价中的分级对象等级必须经过专家评审,主管部门评审。 分级流程为:确定分级对象→初步确定等级→主管部门审查→专家审查→公安机关备案审查(最终确定等级)。拓展资料:第一级,自主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一般适用于小型私营、个体企业、中小学,乡镇所属信息系统、县级单位中一般的信息系统。第二级,指导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一般适用于县级其些单位中的重要信息系统;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一般的信息系统。例如非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等。第三级,监督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一般适用于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重要的信息系统,例如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跨省或全国联网运行的用于生产、调度、管理、指挥、作业、控制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以及这类系统在省、地市的分支系统;中央各部委、省(区、市)门户网站和重要网站;跨省连接的网络系统等。第四级,强制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一般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重要部门中的特别重要系统以及核心系统。例如电力、电信、广电、铁路、民航、银行、税务等重要、部门的生产、调度、指挥等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核心系统。第五级,专控保护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一般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重要部门中的极端重要系统。
等级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网络安全制度、基本国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遵循等级保护相关标准开始安全建设是目前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措施保护的基本要求。 等保2.0中等级测评结论:a)符合:定级对象中未发现安全问题,等级测评结果中所有测评项的单项测评结果中部分符合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全为0,综合得分为100分。b)基本符合:定级对象中存在安全问题,部分符合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不全为0,但存在的安全问题不会导致定级对象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且综合得分不低于阈值。c)不符合:定级对象中存在安全问题,部分符合项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不全为0,而且存在的安全问题会导致定级对象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或者综合得分低于阈值。办理等级保护针对企业的作用有:1、通过等级保护工作发现单位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足,进行安全整改之后,提高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降低系统被各种攻击的风险,维护单位良好的形象。2、等级保护是我国关于信息安全的基本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制度要求单位开展等级保护工作。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3、落实个人及单位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合理规避风险。企业最好完成等保测评和备案。去年100款APP被强制下架已经给企业敲响了警钟,而今年,违规的APP也一直在被相关单位下架整改中。如果还抱着不做等保的态度的话怕是不行了。因为相关处罚制度已经明确责任。怎么去做,下面分5个阶段说明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问题】: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分为几个级别?最高级别什么? 【回答】: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个级别,最高级别为第五级。其每个级别具体划分如下: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问题】: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回答】:《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坚持自主定级、自主保护的原则。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当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的认证(等保二级)的流程可以办理的,公司办理等保二级的流程是:一步:定级;(定级是等级保护的首要环节)二步:备案;(备案是等级保护的核心)三步:建设整改;(建设整改是等级保护工作落实的关键)四步:等级测评;(等级测评是评价安全保护状况的方法)五步: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保护能力不断提高的保障)公司办理等保二级的要求有两个:技术要求1、物物理安全2、网络安全3、主机安全4、应用安全5、数据安全管理要求1、安全管理机构2、安全管理制度3、人员安全管理4、系统建设管理5、系统运维管理证书案例
一、定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四级以上应请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 二、备案已运营二级以上系统,应在等级确定后30日内,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新建二级以上系统,应投入运行后30日内,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等级保护备案证明。三、建设、整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终端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四、测评与自查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三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四级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五级根据特殊安全需求五、检查三级信息系统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四级信息系统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五级信息系统,国家指定的专门部门进行检查 一般等级保护评测需要专业的通过公安部认证的专业机构,推荐一个山东省软件评测中心,你可以去咨询。

可以办理的,公司办理等保二级的流程是:一步:定级;(定级是等级保护的首要环节)二步:备案;(备案是等级保护的核心)三步:建设整改;(建设整改是等级保护工作落实的关键)四步:等级测评;(等级测评是评价安全保护状况的方法)五步: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保护能力不断提高的保障)公司办理等保二级的要求有两个:技术要求1、物物理安全2、网络安全3、主机安全4、应用安全5、数据安全管理要求1、安全管理机构2、安全管理制度3、人员安全管理4、系统建设管理5、系统运维管理证书案例
一、定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四级以上应请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 二、备案已运营二级以上系统,应在等级确定后30日内,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新建二级以上系统,应投入运行后30日内,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等级保护备案证明。三、建设、整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终端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四、测评与自查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三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四级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五级根据特殊安全需求五、检查三级信息系统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四级信息系统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五级信息系统,国家指定的专门部门进行检查 一般等级保护评测需要专业的通过公安部认证的专业机构,推荐一个山东省软件评测中心,你可以去咨询。
一、定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四级以上应请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 二、备案已运营二级以上系统,应在等级确定后30日内,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新建二级以上系统,应投入运行后30日内,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等级保护备案证明。三、建设、整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终端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四、测评与自查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三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四级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五级根据特殊安全需求五、检查三级信息系统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四级信息系统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五级信息系统,国家指定的专门部门进行检查 一般等级保护评测需要专业的通过公安部认证的专业机构,推荐一个山东省软件评测中心,你可以去咨询。

等级保护工作有哪些规定动作?等级保护工作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完善的政策流程支撑,有规定的流程动作。以下就是等级保护工作的基本流程 1.1 基本实施流程图1.1.1 系统识别与定级1. 确定定级对象:根据《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的要求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确定保护对象。2. 初步确定等级:通过分析系统所属类型、所属信息类别、服务范围以及业务对系统的依赖程度,确定系统被破坏后受侵害的客体以及侵害对客体的侵害程度,综合判定侵害程度。初步确定系统的等级。3. 专家评审:定级对象的运营、使用单位应组织信息安全专家和业务专家,对初步定级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评审,出具专家评审意见。4. 主管部门审核:完成专家评审后,应将初步定级结果上报行业主管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5. 公安机关审核:将初步定级结果提交公安机关进行备案审查,审查不通过,其运营使用单位应组织重新定级;审查通过后最终确定定级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1.1.2 系统备案1. 资料准备:由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准备备案材料,填写《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2. 系统备案:由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到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网络安全保卫部门办理备案手续3. 受理备案和审核:公安机关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核,定级准确、材料符合要求的颁发由公安部统一监制的备案证明。发现定级不准的,通知备案单位重新审核确定1.1.3 等级保护测评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需要聘请经过认证的安全测评机构,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及《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标准,对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状况开展等级测评,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板》(2019版)编写等级测评报告。等级保护测评工作采取询问情况、查问和核对材料、调看记录和资料、现场查验、渗透测试、漏洞扫描等方式进行。通过等级测评,分析判断目前信息系统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与等级保护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分析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找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建设整改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安全建设整改的安全需求。1.1.4 整改根据等级保护测评结果和整改建议,运营单位按照等级保护要求和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安全建设。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设施安全手段,落实安全技术措施。1.1.5 周期性监督检查 公安机关依据管理办法和检查规范不定期对运营使用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指导,如发现未履行等级保护职责,公安机关可以依法进行相应处罚,处罚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
等级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网络安全制度、基本国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遵循等级保护相关标准开始安全建设是目前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措施保护的基本要求。 等保2.0中等级测评结论:a)符合:定级对象中未发现安全问题,等级测评结果中所有测评项的单项测评结果中部分符合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全为0,综合得分为100分。b)基本符合:定级对象中存在安全问题,部分符合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不全为0,但存在的安全问题不会导致定级对象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且综合得分不低于阈值。c)不符合:定级对象中存在安全问题,部分符合项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不全为0,而且存在的安全问题会导致定级对象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或者综合得分低于阈值。办理等级保护针对企业的作用有:1、通过等级保护工作发现单位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足,进行安全整改之后,提高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降低系统被各种攻击的风险,维护单位良好的形象。2、等级保护是我国关于信息安全的基本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制度要求单位开展等级保护工作。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3、落实个人及单位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合理规避风险。企业最好完成等保测评和备案。去年100款APP被强制下架已经给企业敲响了警钟,而今年,违规的APP也一直在被相关单位下架整改中。如果还抱着不做等保的态度的话怕是不行了。因为相关处罚制度已经明确责任。怎么去做,下面分5个阶段说明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等级保护工作严格遵循以下流程:定级、备案、安全建设、等级测评、监督检查。 1、定级:确认定级对象,参考《定级指南》等初步确认等级,组织专家评审,主管单位审核,公安机关备案审查。2、备案:持定级报告和备案表等材料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进行备案。3、安全建设:以《基本要求》中对应等级的要求为标准,对定级对象当前不满足要求的进行建设整改。4、等级测评:委托具备测评资质的测评机构对定级对象进行等级测评,形成正式的测评报告。 5、监督检查:向当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提交测评报告,配合完成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情况的检查。

等级保护工作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完善的政策流程支撑,有规定的流程动作。以下就是等级保护工作的基本流程 1.1 基本实施流程图1.1.1 系统识别与定级1. 确定定级对象:根据《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的要求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确定保护对象。2. 初步确定等级:通过分析系统所属类型、所属信息类别、服务范围以及业务对系统的依赖程度,确定系统被破坏后受侵害的客体以及侵害对客体的侵害程度,综合判定侵害程度。初步确定系统的等级。3. 专家评审:定级对象的运营、使用单位应组织信息安全专家和业务专家,对初步定级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评审,出具专家评审意见。4. 主管部门审核:完成专家评审后,应将初步定级结果上报行业主管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5. 公安机关审核:将初步定级结果提交公安机关进行备案审查,审查不通过,其运营使用单位应组织重新定级;审查通过后最终确定定级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1.1.2 系统备案1. 资料准备:由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准备备案材料,填写《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2. 系统备案:由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到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网络安全保卫部门办理备案手续3. 受理备案和审核:公安机关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核,定级准确、材料符合要求的颁发由公安部统一监制的备案证明。发现定级不准的,通知备案单位重新审核确定1.1.3 等级保护测评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需要聘请经过认证的安全测评机构,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及《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标准,对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状况开展等级测评,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板》(2019版)编写等级测评报告。等级保护测评工作采取询问情况、查问和核对材料、调看记录和资料、现场查验、渗透测试、漏洞扫描等方式进行。通过等级测评,分析判断目前信息系统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与等级保护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分析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找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建设整改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安全建设整改的安全需求。1.1.4 整改根据等级保护测评结果和整改建议,运营单位按照等级保护要求和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安全建设。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设施安全手段,落实安全技术措施。1.1.5 周期性监督检查 公安机关依据管理办法和检查规范不定期对运营使用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指导,如发现未履行等级保护职责,公安机关可以依法进行相应处罚,处罚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
等级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网络安全制度、基本国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遵循等级保护相关标准开始安全建设是目前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措施保护的基本要求。 等保2.0中等级测评结论:a)符合:定级对象中未发现安全问题,等级测评结果中所有测评项的单项测评结果中部分符合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全为0,综合得分为100分。b)基本符合:定级对象中存在安全问题,部分符合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不全为0,但存在的安全问题不会导致定级对象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且综合得分不低于阈值。c)不符合:定级对象中存在安全问题,部分符合项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不全为0,而且存在的安全问题会导致定级对象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或者综合得分低于阈值。办理等级保护针对企业的作用有:1、通过等级保护工作发现单位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足,进行安全整改之后,提高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降低系统被各种攻击的风险,维护单位良好的形象。2、等级保护是我国关于信息安全的基本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制度要求单位开展等级保护工作。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3、落实个人及单位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合理规避风险。企业最好完成等保测评和备案。去年100款APP被强制下架已经给企业敲响了警钟,而今年,违规的APP也一直在被相关单位下架整改中。如果还抱着不做等保的态度的话怕是不行了。因为相关处罚制度已经明确责任。怎么去做,下面分5个阶段说明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等级保护工作严格遵循以下流程:定级、备案、安全建设、等级测评、监督检查。 1、定级:确认定级对象,参考《定级指南》等初步确认等级,组织专家评审,主管单位审核,公安机关备案审查。2、备案:持定级报告和备案表等材料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进行备案。3、安全建设:以《基本要求》中对应等级的要求为标准,对定级对象当前不满足要求的进行建设整改。4、等级测评:委托具备测评资质的测评机构对定级对象进行等级测评,形成正式的测评报告。 5、监督检查:向当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提交测评报告,配合完成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情况的检查。
等级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网络安全制度、基本国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遵循等级保护相关标准开始安全建设是目前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措施保护的基本要求。 等保2.0中等级测评结论:a)符合:定级对象中未发现安全问题,等级测评结果中所有测评项的单项测评结果中部分符合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全为0,综合得分为100分。b)基本符合:定级对象中存在安全问题,部分符合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不全为0,但存在的安全问题不会导致定级对象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且综合得分不低于阈值。c)不符合:定级对象中存在安全问题,部分符合项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不全为0,而且存在的安全问题会导致定级对象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或者综合得分低于阈值。办理等级保护针对企业的作用有:1、通过等级保护工作发现单位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足,进行安全整改之后,提高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降低系统被各种攻击的风险,维护单位良好的形象。2、等级保护是我国关于信息安全的基本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制度要求单位开展等级保护工作。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3、落实个人及单位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合理规避风险。企业最好完成等保测评和备案。去年100款APP被强制下架已经给企业敲响了警钟,而今年,违规的APP也一直在被相关单位下架整改中。如果还抱着不做等保的态度的话怕是不行了。因为相关处罚制度已经明确责任。怎么去做,下面分5个阶段说明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等级保护工作严格遵循以下流程:定级、备案、安全建设、等级测评、监督检查。 1、定级:确认定级对象,参考《定级指南》等初步确认等级,组织专家评审,主管单位审核,公安机关备案审查。2、备案:持定级报告和备案表等材料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进行备案。3、安全建设:以《基本要求》中对应等级的要求为标准,对定级对象当前不满足要求的进行建设整改。4、等级测评:委托具备测评资质的测评机构对定级对象进行等级测评,形成正式的测评报告。 5、监督检查:向当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提交测评报告,配合完成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情况的检查。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